太极宫中。
快过年了,也不知李世民今年是怎么想的,竟然破天荒的提早给放了年假,入了腊月,除了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员,如尚书,侍郎等,其余的官员,就都不用上朝了,或者每日做好自己的事情,也不用再等在值房里头耗时间,可以提早回家了。
这一系列的举动,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百官念着李世民的好,对齐王的事情,也渐渐的不在背后说闲话了,舆论渐渐平息,又风平浪静了起来。
但是李世民一点儿也不省心,李承乾领军回来之后,便像是心里长毛了似的,躲在东宫里谋划,想要年后再出征,说什么要投入李绩军中,哪怕做个小卒也愿意。还好这话没传出宫门,否则在民间又要引发一阵舆论。
还有就是,户部年终拢账,数据陆续出来了。涉及内务府的账目,竟然达到了户部进项的三分之一。而且这是在没有影响户部收入的前提下,也就是说,今年有了内务府,大唐的收入多出来三分之一。
这是多大一笔钱啊!
内务府乃是李牧一手创建,里头任职的官员,都是李牧一手培养。听闻这些人,赶在放假第一天,就都跑去洛阳给李牧请安去了,李世民心中能不吃味?李牧小小年纪,影响力竟然如此之大,大有自成一派的趋势,这要是等到自己百年之后,朝廷里还能有限制他的人么?
即便是长孙无忌当时还在世,以李承乾、李泰对李牧的态度,李世民也不敢保证,他们会倾向于哪边。
还有继嗣堂的事情,如今卢夫人迟迟没有表态,李世民又失去了动手的先机。如今虽然明知道,人就在洛阳,但是李世民怎么也不可能兴师动众跟李牧翻脸,如果这样做,等同于逼反他,事情可就大条了,那可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如今,西突厥是因为李牧的关系,才与大唐修好。高昌王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李牧。定襄是丝绸之路的门户,也是李牧的义弟在掌管,如果对李牧下手,大唐西北必乱。
北方还有李牧的义父李绩,虽然李世民料定,以李绩的性格,他不会冒险做些什么,但他也不可能背信弃义去对付李牧,哪怕他解甲归田,也不可能。李绩正值壮年,是李世民心中属意的继李靖的下一代大唐军神的人选,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李绩是不能动的。
再说南疆,真腊,林邑,皆因李牧而内附。南疆如今是李牧的继父唐俭在治理,李牧一趟南疆之行,苗民人心尽归,如果李牧出事,苗疆也肯定会乱起来。
这些是外面的危机,内部的问题也是一大堆。
内务府,外务府,洛阳交易市场,大唐盐业,大唐矿业,大唐建业,这些跟经济挂钩的事务,哪一个跟李牧脱得了关系?旁的不说,就说大唐日报,如今也是长安城百姓每日必看的内容了,如果李牧出事,这些东西都会收到影响,李世民自己受得了,大唐百姓能受得了么?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李牧这小子对大唐的影响,已经达到无可取代的程度了。现在就算是李世民想要除掉李牧,他也投鼠忌器,不敢下手了。
这些都是公事的角度,还有私事的角度,也让李世民非常闹心。
李牧这小子,怎么到现在也不回长安给朕拜年请安?眼瞅着就过年了,难道让朕去洛阳见他么?
还有没有点规矩!
想起去年李牧在的时候,上元节是如何的热闹,再看今年这些长安城的士绅商贾凑份子办的这些东西,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平康里的戏园子,窦娥冤都快演烦了,其他人写的戏,一点意思也没有,看了令人作呕。李牧这小子,闲下来了也不说快点更新新戏,还有没有点正事儿了?
年终岁尾,李世民忽然发现,自己有点想李牧了。没有这小子的年,真的是索然无味的很啊。
李世民又叹了口气,高公公站在旁边,心里数着,暗道:“这一下午,叹气二十多次,陛下是有心事啊。”
他能猜得出,必然跟李牧有关系,但是他不敢开口。别人不知道,高公公心里清楚的很,陛下最近对李牧,心情有些复杂。
“报、”
一个声音,打断了李世民的遐想,他抬起头,示意高公公去看。高公公来到殿门口,从小太监手里接过一道折子,看了火漆上的印鉴,忙来到李世民跟前,双手递过去,道:“陛下,是侯爷的信。”
“这小子还知道写信!”李世民哼了一声,心中有些忐忑,喃喃道:“该不是说不回长安过年了吧,不回就不回,当朕很想见他么?”
话这样说,李世民还是把折子打开了,看过之后,脸色变得有些复杂。
高公公不明所以:“陛下——?”
“李牧自请,明年要去李绩军中,还要带全家一起。”李世民把折子摔在地上,道:“他就这么小瞧朕的度量吗?这小子,真是想气死朕!”
高公公识相地闭上了嘴巴,这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朕还没想好,要不要开战。”李世民叹了口气,喃喃自语:“朕当然知道,国家的元气还没恢复,这不是个时候。但,高句丽早晚是心腹之患,如今新罗有变,如果此时不动手,等高句丽吞并了百济和新罗,后方稳固,进可攻退可守的时候,再想攻打高句丽,势必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朕等不起!”
高公公知道,自己必须得说话了,再不说话,李世民又要发脾气。这种感觉就类似于,一个逗哏的说了半天,捧哏的一句话也不说,让他连换气的空档都没有,逗哏的心里肯定有怨气。
“这些话,陛下可以跟侯爷说说嘛,陛下待侯爷如子,哪有什么事情,是父子之间解不开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