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妈笑呵呵的答应着,又说:“小囡囡怕是该饿了,晌午醒来也没吃什么,喂她奶也不肯吃。”
姚氏便吩咐:“去叫厨房炖碗蛋来,炖的嫩嫩的,一点油腥也别放,省得她克化不了。”
又对吴妈说:“这次好了一定得给囡囡断奶了,瓒哥,玉哥都是一岁多断的,我思量着她这样娇弱,跟饭食上不旺也有关系,等好了先进些软烂的,也让她学着自己嚼,什么都吃才长得壮实呢。”
张涤清听到这里如蒙大赦,感激的对姚氏卖力微笑。
吴妈看见凑趣道:“小囡囡笑了,太太疼她她都知道呢。”
姚氏看见女儿展颜也大为高兴,笑道:“她懂得什么,看着倒是比前些日子精神些了。”
正说着,就有姚氏房里的小丫头芍药来报:“老爷回来了,在书房查大少爷功课,叫把舅老爷差人送来的药拿给太太瞧。”说着双手递给姚氏一个瓷瓶。
姚氏打开闻闻又递给奶娘吴妈,吩咐道:“明早王太医来了,给他看合用不合用吧。”
吴妈小心接过,收在靠墙的螺钿柜子里。
不大会儿,厨房送了鸡蛋羹来,姚氏用小勺挖着喂女儿,张涤清闻见香味,也真是饿了,一口接一口的全吃了下去。姚氏看女儿终于开了胃口,可见是要好了,多日忧心终于放下。喂完一碗蛋羹,吩咐吴妈道:“如今有了胃口也别什么都给她吃,今晚上这些就够了,等下喂过药,消了食,再叫她睡下。”又弯腰亲亲女儿的脸蛋,才带着芍药转去正房。
张涤清装了半天j□j,看姚氏对女儿已经换了人做并没有察觉,想来装幼儿也容易,只要听话,照做,不引人瞩目就是,顿时放心不少。
不多时,看吴妈端了药过来,因为不知道这身子得的是什么病,这样沉重,说没就没了,不敢怠慢,闭着气将药汁喝尽了,只觉得连鼻腔都是苦的。
吴妈见小囡这样乖,十分可人意,就把小囡抱在怀里,一手托着腿弯,一手扶着腰背,在屋当间转来转去,叫她消食。走到玻璃窗边,张涤清伸着头努力向外看,只见屋外是个小院,一条甬道通着正门,道两边的院子里积着雪,一边栽着几杆竹子,一株老梅,另一边长着好大一颗柿子树。吴妈见她长了精神,伸着脖子看的有趣,就唤小丫头搬个坐墩来在窗边坐下。
小院景致有限,也无人走动,不大会张涤清就看的倦了,也兴许是药力上来,就蜷在奶娘怀里瞌睡起来。
再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吴妈喂张涤清吃了米糊。不多时,就有姚氏房里的婆子带着一个大夫进来。两个小丫头忙回避了,吴妈走到门口去接,行了礼引着王太医到床边。王太医见张家小姐气色已然红润起来,就知道前两日开的方子见效了,又叫张嘴看了舌苔,最后诊了脉,起身出了内室,向带他来的婆子说:“贵府小姐的病不妨事了,再吃两剂药巩固巩固就是。”吴妈念了声佛,又把昨天姚家送的药递给王太医瞧。王太医看了,说道:“这是上用治打摆子的灵药,只是不对症。”说着开出方子来就随了婆子出去。
那婆子将王太医送到二门上,叫门房套车送了回去,就拿了药方去姚氏房里。姚氏看了上面都是温补发散之物,叫婆子取药到茶房煎了。
张涤清又吃了几天药,赶在张府老爷张英休沐的日子,王太医又来诊了一回,说是不碍了。张英留了饭,临走又谢了一套上用的文房四宝和一匣白面扇子,王太医也不推拒,叫小厮收了。
至此痊愈了,吴妈就每天抱着张涤清去正房请安,姚氏放她在身边玩耍,又挑个来京后买的咬字清晰的小丫头莲翘教她学说话。张涤清不知道寄身的小囡囡确切的大小,也不知道像这么大的孩子都会说什么,生怕露馅,只听莲翘在一边饶舌,在心里记她的语音语调,自己一个字也不肯说。没几日听姚氏抱怨说病了一场也不叫人了,要再叫大夫来瞧,张涤清才知道藏拙的过了,就半推半就的在莲翘的教诲下很快学会了叫“爹爹”“娘”“哥哥”“吴妈妈”等称呼。姚氏喜之不尽,张英晚上回来的时候,就抱着小囡认人,张涤清抬着眼睛,在这孩子的生身父亲满眼的期待中叫了声“爹爹”,张英听了就欢喜非常,还抱在怀里亲了亲。姚氏见老爷欢喜便跟他商量,过几日回姚府请老太君给女儿起名字,要沾她老人家的福气为小囡囡祈寿。
张涤清冷眼旁观了这么长时间,对这个家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知道这家的男主人张英是进士出身,现做着从四品的官,在南书房入值,扈从随侍在皇帝身边,每天晨出暮归,非常忙碌,家里只姚氏一个正妻,没有其他妾室。
姚氏出身官宦人家,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和张英生了两男一女,长子叫廷瓒,十七岁就中了举,如今在家里读书,预备明年会试,每日除了晨昏定省,只在书房用功。二子叫廷玉,今年6岁,才刚送到塾里,聪明勤奋,很得先生夸赞。再加上她寄身的这个小囡,这个家总共就五个主人。
张英性格稳重平和,在家里也沉默少言,两个儿子自小由他亲自教养,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之下性子与乃父如出一辙,廷玉更是小小年纪就少年老成,从不做小儿态,每日兄弟俩早晚到正房问父母安,查过功课后父子三人就都像锯了嘴的葫芦,一言不发了。
姚氏每日送了张英上朝,就在后宅处理家事,她上头没有公婆管束,下面没有妯娌牵扯,万事都做得主,几个用老了的婆子、管事都是从桐城老家带来的,十分得用,家事又轻省,每天有一上午尽够了,剩下的时间就做做针线,教养女儿。
这一日,姚氏见天气暖和些,待送了张英上朝,打发了廷玉上学,就差人吩咐门房备暖轿,收拾几样礼物,带着女儿和众仆妇回姚家探望祖母,请她给小囡取名。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