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学习三年时间,陆游就从太学提前毕业了。</P>
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但跟太学里面那些卷王没法比。他没有获得太学生直授进士资格,只是顺利毕业而已。</P>
即便如此,也把同年龄的大部分士子甩开八条街。</P>
因为太学毕业考试很难,通过率只略高于乡试。即便无法直授进士,只要你顺利毕业,就能自动拥有举人身份。</P>
这个举人身份可以保留九年,不用再辛苦去考府试、乡试,直接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即可。</P>
毕业庆典结束,太学毕业生们各奔东西。</P>
有的留在京城继续求学,有的前往地方书院学习,有的选择回家闭门苦读,有的选择结伴四处游学……为下一届京城会试做准备。</P>
他们其实可以去做高级吏员,只要不犯错误,三年之内肯定转为末流品官。</P>
毕竟是太学毕业生!</P>
但吏转官的发展前途有限,太学毕业生们不屑于此,宁愿继续苦读老老实实考进士。</P>
陆游的亲爹已是礼部尚书,他为了避嫌,不打算来年参加会试。</P>
好吧,其实这些都是借口。</P>
会试虽然由礼部来组织筹办,但从北宋开始,礼部官员就必须回避。即,礼部官员只负责组织考试,不得参与出题、监考和阅卷,陆游不可能从父亲那里作弊。</P>
陆游就是想四处走走,仗剑去国到处旅游。</P>
这股风气是从灭亡金国之后兴起的,那些暂时没把握考上科举,且手里又不缺钱花的富家子,互相邀约结伴带着随从到处跑。</P>
陆游此次游学,一共有四个同伴。</P>
都来头不小。</P>
一个叫王廉清,大画家王铚之子。他爷爷是欧阳修的学生,他母亲是曾布的孙女。</P>
一个叫綦歧庵,太常寺卿綦崇礼之子。他的表婶是李清照,他的老师是退休首相翟汝文。</P>
一个叫白师厚,皇宫侍卫头领白胜的嫡次子。</P>
一个叫范成大。此人与范仲淹家族是同乡,两个家族并称为“苏州二范”。其父范雩是宋徽宗时期的太学生进士,名义上属于朱铭的学生——朱铭做过太学正。因此,范雩在大明新朝混得不错,属于“太学派”官员。</P>
大明文官派系,有潜臣派、四川派、江西派、山东派、太学派、同年派。</P>
潜臣派,以朱铭起兵前的旧识或属官为核心。</P>
四川派,即朱氏占领四川时期投靠的官员。</P>
江西派,最初是以首相张根为中心抱团形成的派系。</P>
山东派,最初是以首相翟汝文为中心形成的,后来分裂为两股势力。一股是翟汝文留下的门生故旧,一股则以秦桧为领袖——秦桧在山东混了很多年。</P>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