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穆的宫殿中,秦王正襟危坐,听群臣奏报西击犬戎的战果。
吞并西戎,拓地千里,这是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但老秦人都看到了背后的隐忧。
世上有三种犬戎,一种是被杀了,一种是逃跑了,一种是既没跑掉也没杀掉但是随时有可能跑掉或杀掉。
“君上,戎人与我国有血海深仇,数百年来害我国民,杀我国君,如今秦国势强,戎人势弱,自当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以此四十万戎人头颅祭奠先君!”
“臣赞同!四十万戎人,大都是老弱妇孺,养之徒耗钱粮,而我国本就缺粮,多年来屡次向晋国购粮,若再增四十万口,所需钱粮更多,若晋国不售粮与我,国内必生饥荒。”
“臣请奏,尽坑戎人!”
朝堂上,长年与戎人作战的武将清一色支持斩杀戎人。
双方的仇恨太大了!
秦人从立国开始,就一直在和戎人战斗,光是国君都死了好几个,更何况下面的将领、士兵、民众。
好不容易打垮了戎人,肯定要把他们杀得鸡犬不留。
但是,有远见的文臣反对这么做。
“君上,中原诸国藐视楚国,称其蛮夷,又鄙薄我国,以虎狼相蔑,若我国再坑杀四十万戎人,必定被中原诸国口诛笔伐,君上与诸臣之名,怕是要登上《论语》。”
有头铁的武将喊道:“背一世骂名,得千秋之功,有何不可!”
“吾辈正愁不能青史留名!”
“都记某头上!”
见骂名吓不住这些大老粗,甚至让他们变得更加激动,文臣立刻改变说辞。
“君上,我秦国地处西陲,国弱民寡,田地荒芜,而今又得千里新疆,国愈大而民愈寡,正需移民实边,开垦西域,兴建城池,修筑边防,防止戎人卷土重来。”
“君上,《论语》有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若坑杀四十万戎人,徒增四十万坟茔,便是拓地千里,又有何益?”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