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永久域名:
居延塞,大汉帝国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几乎没有之一!
它是如此雄伟壮观!
以至于,隔着数十里,也能清楚的看到这个西元前人类最大最强要塞群的景观——数十个堡垒,延绵成群,形成一道铁闸,将整个居延泽锁在其中!
而这还仅仅只是居延塞的表像。
欲一窥其全貌,就必须将视界再拉大数百里。
那么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塞堡最多、布防区域最广、最强大、最可怕的要塞群——汉居延要塞群!
仅仅是主要塞群,就足足有七个之多!
它们环绕着居延泽,像一把把大铁闸,将这个战略要地以及匈奴人从浚稽山方向突袭河西的道路全部锁死!
以当前的技术条件来说,这个地球上,不可能有任何军队或者国家,可以攻陷这一要塞群!
不需要看别的,只需要打开电脑,去网上查查,考古学家在居延地区发掘的汉代障塞遗迹数字,你就能知道,居延的规模庞大到什么地步了?——仅仅只是用于标识发现的居延汉塞的编号,就从a排到了t。
分布区域长达三百五十公里、宽度超过七十公里,遍及内蒙古额济纳旗、甘肃金塔。
已发掘的要塞群,完全符合史书上的记载。
其中最小的一个要塞群,都拥有至少十个以上的烽燧堡和三个以上的塞城。
最大的卅井塞,拥有三条纵横交错的烽燧堡垒,大大小小的烽燧台、塞城、军堡数百个之多,以至于考古工作者为其作的简介文字加起来竟然有几十页之多!
其中,历史名城、大塞无数。
譬如黑城塞、遮虏塞,都是卅井塞的组成部分。
而现在,张越眼前所见的,不过是居延要塞群中的中等塞群——珍北塞,一条沿着弱水下游北岸布防的要塞群。
全长不过二三十里,只有十几个烽燧台、塞城。
即使如此,在张越眼中,这个要塞群,也依然壮观无比。
高大的烽燧台,沿着弱水,矗立在其左岸,将沙漠与戈壁拦在其外界。
而雄伟的塞城,则每隔三十里,必建一个。
使得整个弱水,都被一道铜墙铁壁所封锁。
确保了匈奴人要是发疯来攻,那么横渡了浚稽山与大漠的匈奴骑兵,绝对无法在这里轻易获得半点补给——他们要嘛来撞这坚固的珍北塞,要嘛就渴死、饿死在戈壁与荒漠里。
这是非常成熟的防御思路,在后世被沿用到明朝——明朝的九边防御,也是沿袭的这个思路——用要塞和烽燧,将水草圈起来,把戈壁与荒漠丢给敌人。
不过不同的是,大汉帝国的居延塞,防御性质要弱于进攻性质。
居延要塞群,在过去三十年里,其防御属性能发挥作用的次数不超过十次。
而汉军以居延为基地,主动出击的次数,却多达上千次!
大规模的出击次数,更是超过了十五次!
和秦始皇建万里长城,不是为了防御匈奴、林胡、东胡,而是为了进攻一般。
汉建居延塞与河西边墙,也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打击西域、漠北方向的匈奴。
所以,张越在这些烽燧、塞城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进攻意味浓厚的特征。
譬如,宽大的道路、塞城前平坦的草原,以及围绕塞城与烽燧台之间密布的农田,甚至连塞城的城门与烽燧台之间的道路,都格外宽大。
这些都是为了进攻而准备的,都是为了让大军可以更快的通过这些地方,打击匈奴而设计的!
唯一让张越不太满意的是,绿化做的不够。
珍北塞沿弱水下游而建,临河而立,但两岸的植被,因为人类活动与农业活动,而受到了很大打击。
在不少地方,河堤两岸都是农田。
这就有问题了。
沿着珍北塞,继续向前,一天之后,就进入甲渠候塞的范围。
这个要塞群,沿黑水西岸而建,东与珍北塞相连。
在这里,情况更加严峻,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大批湿地都被开垦为农田,由要塞群的士兵负责种植,产出则作为军粮使用。
而甲渠候要塞群,延绵上百里,需要供给数万军民。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