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伴随着天地异象什么的,都是无稽之谈。
但他清楚,史官之所以这么描述,主要也是为了告诉世人,他李世民命中注定就是皇帝。
两条龙在他出生时飞到他家门口,这足以说明他天生就是帝王。
这样老百姓听闻后,才会更加心悦诚服的接受他的统治。
刘邦:朕就说不要编得这么离谱,看吧,后人果然要揶揄朕。
他登基称帝后,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大臣非得给他编撰一个非凡的出身,说是这样更利于统御天下百姓。
他当时就不太同意,哪有母亲和龙结合生下他的,真龙天子也不是这么来的。
现在果然如此,后人要拿这点来嘲讽他。
“李世民四岁的时候,当地有个书生大大咧咧的跑进李世民家,上来就对李渊说了,公是贵人,且有贵子。”
“然后指着李世民说了,贵子就是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也。”
“李渊很开心,取其中济世安民的美好寓意,四岁的小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李世民。”
书生:看吧,我果然没有说错吧,当初看到皇上小时候的样子,就知道皇上一定能够济世安民。
他对看相这方面有一些研究,能够通过别人的面相来判断此人的富贵前程。
当初他看到太上皇的面相,一眼就断定太上皇有贵子。
看到皇上的面相,他就什么都明白了。
“李世民的童年过得不错,当时他爹李渊已经在隋王朝里当大官了,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加上隋炀帝是他的亲表叔,李世民属于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关于李世民的童年经历,史料记载的不多,我们只能从中找点蛛丝马迹。”
“李世民继位后,曾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小的时候最擅长的就是射箭,能掌握里面的奥妙。”
“后来在李世民给魏征的手谕中还写道说,我小时候最喜欢就是体育课,不喜欢文化课。”
“学习先王们的治国之道,就像掉进了无边的大海一样茫然。”
“我们可以看出来,李世民属于严重偏科的体育生,这恐怕得归功于李世民的血脉了。”
“李世民的妈妈和奶奶都是鲜卑人,所以李世民的身体里,至少留着一半以上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血脉。”
“有人说,李唐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故能别创空前之盛世。”
“李世民血脉里流淌的这股尚武精神,将在靠拳头说话的隋末乱世之中大放异彩。”
李世民: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
他大致也能听明白主播所说的体育生和文化生,小时候只对骑射感兴趣,对经史子集不太精通。
虽说对圣贤之道不精通,但也没有到严重偏科的地步。
只是相对来说,他更喜欢马上功夫罢了。
还别说,之所以对骑射感兴趣,可能就是跟他从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血脉有关系。
母亲身上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血脉,天生就适合战斗。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身上流淌着尚武的血液。
“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出任治礼郎的高士廉对年幼的李世民极为器重,主动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
“其外甥长孙无忌此后也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而高士廉自身在玄武门之变中协助李世民夺得了政权。”
高士廉:当初我一眼就看出皇上长大后有大出息,这才果断的把外甥女嫁给皇上,现在看来,我的眼光果然没错。
他当初就有听说李家老二聪明伶俐,后来亲眼看到时,就断定李家老二贵不可言。
再根据当时动乱的环境考虑,他猜测李家老二一定可以建功立业,闯出一番大名堂。
也正因此,他当即就存了拉拢李家老二的心思。
他不仅把外甥女许配给李家老二,更是把外甥长孙无忌也一并介绍给李家老二。
后来随着李家老二一路成长,他越发发现自己的决定有多么正确。
“李世民在史书上第一次展露头角时才十六岁。”
“615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表叔隋炀帝巡游北塞,被突厥可汗率其数十万围困在了雁门。”
“隋炀帝慌了,眼睛都哭肿了,赶紧发通知号召天下勇士前来勤王。”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十六岁的热血少年李世民果断从军,响应招募前去救援。”
“将要出发时,李世民向将军云定兴献策,布置疑兵阵容以震慑击退敌方。”
“李世民:一定要携带旗鼓来设置疑兵,再说始毕可汗全国的军队敢于包围天子,必定是认为国家仓猝之间无人救援。”
“李世民:我们张大军容,让军旗连绵数十里,夜晚就让钲和鼓声互相呼应,胡虏必定认为救兵已大军云集,就会望军队扬起的尘土而逃遁了。不然的话,敌众我寡,他们全军来战,我们必不能应付。”
“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第一次上战场就能提出这样的妙计很了不起了。”
“隋炀帝最终能摆脱雁门之围,和李世民的妙计没啥大关系。”
“不过从中可以看出来,少年李世民便已经是有勇有谋了。”
隋炀帝:朕什么时候眼睛都哭肿了,为了衬托李世民,大可不必抹黑朕。
他巡游北塞,说是被突厥可汗围困在了雁门,看样子很狼狈。
其实不然,这都是他故意设下的圈套。
为的就是里应外合,以自身为诱饵,一举消灭突厥可汗。
可无奈的是,他的儿子不给力,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没能留下突厥。
嬴政:长篇大论的讲述李世民当年的妙计,最后突然来一句大转折,和李世民的妙计没关系,真有意思。
不过不得不说,十六岁的李世民第一次上战场,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
不管有没有用,足可以看出李世民从小就足智多谋。
“616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
“当时有高阳贼首魏刀儿来攻打太原,李渊进攻魏刀儿,深入贼人阵营中。”
“李世民见李渊深入敌阵,用精锐骑兵突围进入贼阵,箭射贼兵,敌军溃散,把李渊从上万贼兵的围困中救出。”
“这时正好遇上敌人步兵来到,李渊与李世民又奋力进击,大破敌兵。”
李世民:严格说起来,这是朕第一次领兵作战,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令朕印象深刻。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