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苏博士
李思明很有时间观念,但是时间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李思明逼着剪辑师没日没夜地完成了最后的剪辑工作,约翰巴里的配乐最后录制工作才刚刚开始,那整整20章节的配乐,如巨人的吟唱,虽然音调始终不高,但依然让人感到气势不凡。舒缓升起的蓝色爵士、迷离感性的大量弦乐、悲壮豪情的管乐……都在约翰巴里的精心调配下显示得流畅、惬意、浑然天成。那是一种柔美与刚性的碰撞,典雅与不羁的颠覆,听觉与思维的考验。
配乐在结构上也极为复杂,主要有3大主题旋律——《the john dunbar theme约翰邓巴主题》、《twww..comt捕猎野牛》所带来的追杀捕猎,万牛奔腾的壮观场面令人血脉贲张;别出心裁地用口琴演奏的《the john dunbar theme约翰邓巴主题》描绘出空旷的草原上,主人公寂寥的身影。这部极具艺术性的作品将注定成为约翰巴里傲视影史的经典名作。
不过最后的录制工作还需要一流的乐队和最好的录音部门来配合,李思明只能瞪着眼干着急。皇帝不急太监急,李思明很无奈但却没有办法,只能一天打三次电话催促巴里加快速度,巴里不胜其烦,将所有的电话线全拨了,世界才安静下来。
就在巴里加紧工作的时候,李思明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在希望在回国之前再看看他关注的那群中国留学生。
加大的校内风景很不错,绿叶成荫,那些很有年头的建筑也是风格别致,张扬着传统与个性,继承与传承,人文气息当然十分浓厚。没有围墙,这大概是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吧。ucla拥有全球所有大学中最大的电影和电视档案库,仅次于国会图书馆,李思明猜想会不会有自己的作品在内?校园里,有几栋造型比较古老而且看上去较阴森的建筑物,老是被学电影的学生借来拍恐怖片,这所大学又靠近好莱坞,这大概就是许多导演愿意在这里取景的原因了,只不过不是全用来拍恐怖片而已。
李思明漫步在美景优美的校园之中,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四处,四下里人来人往,或坐或躺,甚至有人在草地上旁若无人地呼呼大睡。离开校园已经好几年了,但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很惬意很舒适,名利场上的日子毕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李思明穿着极为休闲,戴着鸭舌帽和一副大墨镜,将自己很好的掩藏在帽檐之下。李思明不仅是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李思明用他的电影和个人魅力征服了所有爱看电影的人。自从在奥斯卡第一次亮相之后,他就很少有机会这样随意的在外面行走了,这也许就是成功的代价。别人如果能像李思明这样成功,高兴还来不及呢,但李思明却不这么想,他明白了那些明星在负面新闻压力之下,为何会发出想当个普通人的感慨——这在别人看来是那么的虚伪。
“闷声发大财,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李思明在心里感叹道。如果能够,他宁愿能像个普通人那样走进任何一个自己满意的咖啡厅去喝一杯;他也宁愿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能够坐在街边公园的长椅上享受黄昏时的安宁;他更宁愿将来他能陪着老婆漫无目的地逛街购物。
这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对记者们那么不感兴趣的原因了,因为他本能地不愿让自己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不过,他在加大校园里亮了相,有眼力很不错的学生认了出来。
“伙计,你跟着我干嘛?”李思明猛得停下来,转身对着一直尾随自己的某男生道。
“不是,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你的身份!”男生被李思明这一停,给弄得差点撞上了,“你好像是某个名人?”
“身份?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大男人。美女们都在前面鲍威尔图书馆前的那个草地上晒太阳做日光浴呢,而且都穿着比基尼!”李思明笑着道,“相当性感!”
“不会吧?”男生不相信。
“你去看看就知道,看上去好像是什么选美比赛,你不去别后悔了!”李思明道。
“美国人有这么开放?”
“你不是美国人?”
“我是叙利亚留学生!”
“哦?那在你的祖国,真主一定没有让你有机会大饱眼福,快去看看吧!”李思明宽大的墨镜遮掩不住他嘴角的笑意。
这位阿拉伯兄弟屁颠屁颠地跑了,可是跑到了地方,一看傻眼了,原来是一帮老太太在开派对。
李思明早就跟老叶、陈剑两约好,在校园内的一个咖啡厅里见面。甩开那位真主的子民,李思明拐过几道弯,按照指示牌,走进了那家咖啡厅。刚进去,李思明就看到老叶老远地向他招手。
“老叶,小陈,好久不见,想死我了!”李思明一见面就很肉麻。老叶苦笑不已,指着身边的一位李思明不认识的中国人对李思明道:
“李老师,这位是苏成功博士,安徽人,是mit的副教授,正好这两天在我校访问,是个大才!”老叶介绍道。
“你好!”李思明一听老叶介绍,两眼放光,“很高兴认识你!嗯,名字也很不错!如果能天天见到你,念着你的名字,讨个吉利,那就更不错了!”
“李导演,我对你是久仰了!”苏成功被李思明的开场白给逗笑了,“美国人可以不知道我们中国的领袖是谁,但不会不知道好莱坞有一个中国大导演!”
苏博士戴着一副颇有年头的眼镜,脸上刮得挺干净,坐在那里很安静,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只是这眉头总是紧锁,仿佛一直在思考着难解的学术问题。这是一张学者的脸。李思明对他的第一印象很不错,如果这位一见面就嚷着要跟李思明合影什么的,那就会在李思明心目中大打折扣。
这位苏成功的经历很不简单,他是54年出生,比李思明大三岁。17岁的他进入老家当地的一个小镇的电信所当话务员。在这短短两年多的话务员生涯中,他以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凭着兴趣,自学了高中课程,并研读了电话机、交换机原理以及无线电广播等书籍,逐步了解了广播、电视、无线电等知识,熟练掌握了修电话机、装收音机的技术。正是文革中73年短暂地恢复高考的机会,让他考上了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78年他又是第一批出国留学的中国人,只不过他去的是德国。78年派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电子系进修,然后在该系攻读硕士,81年至83年在德国弗朗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研究,从事以砷化镓工艺为主的ic设计。
“你是说德国的‘微电子之父’——bosch先生是你的导师?”李思明十分惊奇,心里却在想如何抓住这条大鱼。
“是的,我很幸运,大概是老师认为我不是太差,咱们中国人在智商上不比外国人差,我们还勤奋一些,让我成了他第一个中国博士生!”苏成功说得很平静,但却有些自豪。武侠小说的高手讲究出身名门正派,现实中的军人以出身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而自豪,政客以参与重大历史事件而闻名,学者也一样,他们以师从某位大师级的人物,而感到骄傲。
“我听说,弗朗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有一条比较小的工艺线,ic设计的整个流程即从设计到最终实现再到测试都可以完成,你在那里应该很有收获了?”
“你怎么知道?工艺是我原有知识结构中比较缺乏的部分,在南京工学院,我学的是系统这部分,自学了一些工具方面的知识,当时spice在国内还没有引进,我主要是根据文献对spice功能的描述,自己编写程序。而在德国,我正好了解了工艺这部分内容。这种了解不是一般的从书本上了解,而是直接看到他们的工艺线、工作流程以及最基本的设备。”
“对,ic设计是一门包括面很广的技术和学科,概括地讲,它涉及到系统、电路、工艺、工具等四个方面的知识。所以学习ic设计,要求具备十分广泛的知识面,既要懂系统、懂电路,又要懂工艺、懂工具。”李思明侃侃而谈,“在国外接触面更大一些,而且条件也不错,看来你是学有所成了?”
“还行,去年的时候我就来到mit,那里的条件更好一些,接触了一些大的半导体公司,也做了不少项目,总得来说受益非浅。我听老叶说,你曾经是北大电子学的教授,真是令人不敢相信。因为你现在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大导演,而且你当年是那么年轻,如果你不是天才,那就是北大疯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