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趁我们还年轻的时候
香江电影公司的某个工作间里,灯会通明。
李思明正在研究着拍摄计划,陪同他的是刘副导、梅编剧还有布景高手袁晨,其他诸如武打指导、录音师、服装师、剪影师都在,就连那个风流的唐某人也在座。
日程表已经排上了,李思明作为导演,必须将全盘拍摄事务,包括细节问题都要一一考虑到,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是李思明所坚持的。其实导演就是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在一部影片上,导演居于核心地位,体现着核心作用,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美学水平、文学文字功底,一直到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等都要求极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导演体现着组织者的作用,李思明还是位初哥,他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还是个新人,因此他比任何人更要重视团队成员的作用。
这样的会议已经开过五次了,这是第六次。李思明将自己的所有想法,综合所有人的好的意见,形成了一个拍摄指南,他不知道别的导演有没有这个,但他想的是:多勤奋一些,做得更细一些,才会少走弯路、错路。各个都是烟民,工作室里烟雾缭绕,这里的气氛很好,人人都很敬业,李思明原本的一些担心没有,想到如此,他更加有信心。但是在别人的心中,李思明的艺术修养和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让人惊叹。
“来、来,各位来一杯又香又浓的咖啡!”曾智推门进来,手中提着一大壶冒着醇香的咖啡。
“你怎么还没回去休息?这可不像你的风格!”李思明问道。
“你怎么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喽!”曾智瞪着眼珠道,“好歹我还是老板,关心一下为我挣钱的伙计不行吗?”
“有夜宵没有?”李思明笑吟吟地问道。
“有!已经叫了外卖,马上就会送来。”曾智一副尽在掌握之中的表情。
“来,我们为曾老板的好心肠干一杯!”李思明举起咖啡杯提议道。
“对、对!”众人一致同意。
唯有那个唐某人坐在角落里正眼也不瞧一下。上次的偷拍事件之后,曾智在第二天就将照片派专人送到他面前,在两个小时之内,唐某人就乖乖地来到曾智的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表示感谢曾老板给了一个让他施展音乐才华的机会。李思明说坏人有坏办法,怀疑曾智是不是当年当知青时偷鸡时积累的经验。曾智说:以坏治坏,符合社会生活规律,是保持香港稳定的重要基础。
剧组成员们相处已经不少天了,他们现在也了解了,这个年轻的李导演跟老板之间的关系可不简单,他们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看到曾老板被李导演指挥得团团转。这位导演虽然很年轻,平时笑吟吟的嘴角,总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可一工作起来,就是严肃和一丝不苛,认真的态度让人叹服。他尊重每一位成员的意见,绝不会因为角色不重要而漠视,剧组成员在不知不觉中承认了他的绝对权威地位。
“关于外景,照片都在这里,刘导有什么看法?”李思明问坐在身边的刘导。
“这些外景都非常美,跟我们剧本里的要求也是一致的。但是考虑到拍摄的季节因素,我看应该先拍亡命桦林这一场戏,要不然北方会下雪,影响画面效果。我们得跟时间赛跑,否则我们只能等到明年秋天!”刘导道,他挑出十几张照片推到李思明面前。
“对,刘导说的很好。我一再强调过丰富的色彩,是本片的一大特色,我们要让观众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这将是本片的一大特色。”李思明道。
原本这部片子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在乌克兰拍的,他可没法到那里去拍,那里可是老毛子的天下。祖国的大好河山美景多的是,没必要“媚外”,手中这一百多张彩色照片正是银都机构专门派人拍摄的,由此看来,银都机构很是用心。事实上原片中的一些外景,由于季节的不同,切换的不够统一,让人有时光交错的感觉,李思明可不想让观众追着这个问题发问,所以他宁肯修改剧本。
“关于第一场戏的布景,袁先生要费点心,需要公司提供帮助的,尽管提。钱不成问题!”李思明对袁晨道。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