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乃许文公之后,但其宗族流落楚国已数百年,早已家道中落,到他这一代无封地,仅仅承袭小吏之职。,但此人颇有治民之才,于是从一区区里闾之长,成为乡邑之长,再为申县文吏,辅佐申公治申,同时申公还给了他一个职责,那就是整理王子朝从周室带来的文书典籍。”
随着计然的徐徐道来,文种此人的形象和特点跃然于子贡脑中。
原来,王子朝于七年前遇刺而亡,其部众星散,连随他入楚的老聃也不知所终,那些从成周带来的海量典籍便在宛城堆积如山,无人打理。楚人的文化虽然在慢慢提升,可读那些典籍却也如看天书,能识者不多,文种亦然,所以最初进展极为缓慢,他只能四处寻访能人异士协助。
”文种听说,在申县一处叫三户的地方,有个年轻的寒士行为怪诞,不合时俗,还经常装疯卖傻,就派了一个小吏前去探访。小吏回来,禀报说这的确是个疯子,名为范蠡,常饮酒后对月慨叹,吟诵一首诗。“
不待子贡发问,计然便率先颂唱起来:”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
”子贡乃孔子高徒,定然知道这诗说的是什么?“
子贡颔首:”乃怀才不遇,士人忧己之诗,此人恐非癫狂,而是心中苦闷的士。“
”楚国自有国情在此,有才干不能发挥,佯狂装疯的士人何其多也,老夫就认识不少。所以并不以为奇怪,文种见多识广,自然也知道这类人往往内心有独特的见解,并且不会把别人的嘲笑放在心上。于是他便亲自去拜访,但范蠡却屡次回避,然而文种每月必去。每次去必留礼物……”
子贡笑道:“倒是和主君访先生差不多。”
计然微微一拜,说道:“于是范蠡无奈,只能与文种相见,文种不嫌弃他是白身,形容邋遢,待他十分亲切,执手相谈。他见范蠡果然谈吐不凡,一问才知,果然是北上新郑、陶丘游历过的。于是。就劝他不要装狂,而是与自己一同整理王子朝遗留的那些典籍文书。”
“两人这一整理便足足有四年,直到老夫两年前南下楚国时,才助他们完成了最后一部分。抄录成楚国鸟篆文字,献给申公,又递送到郢都交予楚王过目,楚王大喜,让文种做了宛令。范蠡为其佐吏。”
子贡道:“人才终于得到任用,这是好事。”
计然却冷笑着反问道:”子贡做一个令吏就能满足了?“
子贡默然。扪心自问,过去或许会满足,可现如今,他虽然只是一个行人,却能将诸侯伯子,卿士大夫们玩弄于股掌之中。区区一令吏,怎么可能会放在心上?
计然继续说道:“文种在几年间阅书近万卷,范蠡更是得了老夫的传授……”
子贡惊讶:“原来范蠡是先生的高徒。”他同时也想到,看来私学授业的不止夫子一家,只是再无人像夫子一样有教无类了。
计然颔首认可:“不错。范蠡便是我的传人。”
子贡眼前一亮:“既然能得到先生赏识,定非凡俗之辈,容我无礼地问一句,比之先生,不知范蠡、文种才干如何?”
计然伸出了一根手指:“范蠡文种,得其一,可以兴国。”
又伸出了第二根:“若得其二……”
“则主君可以求伯!”
……
求伯,天子致伯,为诸侯霸主……这是春秋国君们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至今只有齐桓公和晋文公真正做到过,而楚庄王,则是有其实而无其名。
子贡对计然的夸赞十分惊讶,虽然他心里有些不以为然,有些保留意见,但还是任由计然继续吹下去。
毕竟是他的弟子……同时子贡也想到,自家夫子在推荐师兄弟们时,也常常是赞不绝口,虽然最后都会谦虚一句“不知其仁也”。
广告位置下